在申论的学习中,不了解大伙有没一种感觉:平常课听了,高分范本看了,写作素材也积累了不少,但无论是在模考还是正式考,申论得分一直不高。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?今天,公考通记者给大伙汇总了几个申论分数丢是什么原因,看你有没犯过?
1、内容不全方位
例子:
问题剖析:
这个答案的4个点,踩中了三个关键字。看着正确率蛮高,但阅卷答案有10个关键字,所以最后得分非常低。
这道题的材料共有6段话,除去最后一段不符合题意料之外。剩下的5段话,讲了5个方面的内容,分别是“能源储备近况”、“能源消费近况”、“能源进口近况”、“能源借助近况”、“能源和经济的关系”。各个方面,包括两个关键字。
而这个答案,只涵盖了“能源储备近况”、“能源进口近况”和“能源消费近况”三个方面各一个关键字。另外两个方面完全没涉及。
出现这个问题,主如果考生在做题的时候,对材料的阅读太过粗心。只关注开头,忽略了中间和结尾。
不少状况下,材料中的一段话,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前是一层意思,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是另外一层意思。譬如说第二段话,前面部分讲的是能源储备多,在“但”之后,则强调大家国家人均占有量少。虽然都是在讲能源储备,但一个是讲总量,一个是讲人均,这就有让答案出现2个关键字。
而考生在做题的时候,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前面的排比句上,忽略了“但”后面的内容,因此出现了失分。
2、脑洞开太大
例子:
问题剖析:
这个答案表面上看着非常高大上,“……化”这个词看着厉害。
但问题是,没一个写对的。
题目需要是准确,就是说答案应该尽可能从材料中摘抄。但这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词语,全部都不是从材料中来的。
不少同学在做题的时候总有“直接抄材料不太好吧,还是要自己总结一下吧”的想法。
却忽略了一件事情:申论的考试,和中学习语文阅读理解不同。中学习语文的阅读题需要大家深入挖掘材料,申论的核心是抓住材料重点强调的部分。其实就是抄材料中概括性最强的词或者词组,或者是对材料的总结和概括。
非常明显,用中学习语文的思路来做申论,容易让答案脱离材料,成为脑洞级的存在。而脑洞开太大,分数势必低。
3、题目理解错
例子:
问题分析:
申论小题想要拿到高分其实非常简单,符合题目需要就好。这就需要大家需要充分理解题目的需要。
这个题目需要的是提出“对策”,但明显这个答案是在概括“问题”,明显不可能得分。
其实学申论非常重要的一点,在于你能否学会学习的方法。那样如何学会更多的方法和办法呢?这个问题还要由公考申论大咖--邵宁老师来告诉大伙了!
为了帮助大伙能系统的理解申论思路及答卷方法,公考通网校也特别开设了《申论75分精讲课》,由邵宁老师亲自讲课。听课时间:8月12日-21日,每晚19:30。相信学完将来你能一定地说:申论就该这么答卷!
提醒:《申论75分精讲课》8月12日晚(下周一)就要开课了,第一节课设置了免费公开课,想试听的同学,千万不要错过。课程结束后,还有惊喜红包雨。(点击图片提前加入课程)
免费学习资源(关注可获得最新开课信息)








